今天起了個大早,想說趁太陽出來前多趕些路,看看中午時能不能休息久一點,閃掉一些太陽。連續被曬了三天,開始可以體會后羿當年的心情。整裝完畢,簽車出門時還不到六點半,隔壁的劉老師也正好出門。說到隔壁的劉老師身分可多了,她是媽媽的小時玩伴兼同學,還是我念員崠國小時1-2年級的班導師,更是我們從資源莊搬過來後超過20年的鄰居。互道早安後就要出發了,本想邀她與媽媽合照,但她婉拒入鏡,所以就讓媽媽與繞過大半個臺灣的小摺一起合照。
照片背景是父母買地自建的房子,面寬近十米的設計以現在來看可是不得了的規格。在這棟房子度過了小學高年級到高一的日子,不過國中那三年過的很苦悶,要不是有兩個好同學及電腦遊戲陪我逃離現實,我應該早就瘋了吧。
雖然離家的早,但念研究所時因為實驗須在交大毫微米實驗室進行,所以碩二那年過的是一週有四天竹東,兩天台南,一天台中的奔波生涯。在交大做實驗那段時間,每天九點後才從竹東出發,避開竹科上班車潮。下午進class 10無塵室做實驗,傍晚到交大女舍的餐廳吃晚餐順便休息。晚上七八點繼續進無塵室,快的話11-12點可以回家,慢的話凌晨兩三點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這段時間真不是人過的日子,從機械轉半導體製程就已經夠痛苦了,還得在指導教授紙上談兵的idea與實驗室設備及製程的限制上求取平衡。雖然過程很辛苦,但還好真的做出來可以量溫度的晶片(指導教授專業在熱傳,所以需要在晶片上建立溫度感測器陣列以研究微觀熱對流現象)。在學長的技術指導下跟教授死纏爛打,總算兩年內拿到碩士學位。現在回頭想想,雖然做出來的東西學術價值並不高,但好歹是成大航太研究所第一顆量的到溫度的半導體晶片。而這些辛苦的背後,也讓我跟早逝的父親多了一年相處的日子。
每次扯到研究所就廢話很多,其實那段日子影響我真的很大,甚至有輕微憂鬱症的產生,還好藉著每天傍晚的慢跑才漸漸擺脫灰暗的思維。
回到環島主題,出發後本想到最愛的小籠包店買早餐,無奈假日總是擠滿了人,不想耽誤時間在排隊上,只好到台三線上再找早餐店了。
進到台三線,又是上上下下的地形擋在前頭,出了竹東鎮往北埔方向,就先來一段長坡下馬威。
過了北埔後,人車明顯變少,峨眉到三灣這段路很寧靜,也很舒服。
以前的國中好朋友在他唸五專後舉家遷到三灣養雞,大學時也常騎機車到三灣找他,有一次摔車不敢讓爸媽知道,還跟他借錢週轉...不過後來他留在台北當電子儀器的業務兼投資房地產(現在應該賺不少),僅在出社會後見過一次面,之後就斷了音訊。
國中畢業後,我們都順利考上新竹中學,但他因興趣的關係放著竹中不唸,跑去念新埔工專(在淡水)。還記得那時他穿著帥氣的大學服回來找還得面對大學聯考的我們,心裡真是羨慕極了。雖然媽媽是老師,但國中跟老師不對盤就算了,連高中也跟老師不對盤,數學被打49分故意要讓我留級。爸媽當時氣炸了,但又不想浪費一年光陰再唸一次高一,歷經幾所轉學考都失利,最後因爸爸在苗栗的中油上班,只得轉學到苗栗高中就近看管。從竹中到苗中,就是從第一志願直接掉到最後一名的學校,我的人生真是充滿驚喜啊...呃...寫的是遊記不是傳記,前情提要到此為止。
今天的路線不走台三線到台中,反而要繞遠路進苗栗市。這麼安排的原因是要回顧以前被新竹中學留級後,爸爸載我到苗栗上學的路線 。過峨眉到珊珠湖後要轉進縣道124,經斗煥坪至頭份,一路就是慢慢回到人間的感覺。到頭份後再沿台一線轉台13線尖豐公路南下,沿途截彎取直開了不少新路,還得靠GPS+Google Map才找到以前的舊路。
| 造橋的稻香 |
| 轉學後,常靠著台鐵回新竹補習,順便跟同學敘舊 |
| 進造橋市區前的小湖,現在還有了湖畔咖啡 |
| 周日,但很寧靜的小鎮 |
從背後看還以為是為愛走天涯的癡情熱血男兒,聊了一下才知道是環保救地球的熱血男兒,從高雄左營走過來的喔! 徒步環島一天大約僅能推進30-40公里,環島一圈大約要一個月吧!
到苗栗前的大橋,對面有一堆化工廠。剛轉學到苗中時很討厭看到這個畫面,因為代表討厭的一週又要開始了。到高三時跟同學混熟後,看到這畫面精神就來了,代表又可以鬼混了...
進入苗栗市,先到爸爸以前上班的地方晃晃,以前大一在這打工時,下班後還在這練習路邊停車,充分利用資源。相對以前的人才濟濟,現在的中油就如同照片上的門面,褪色了。
| 苗栗火車站,以前一星期要出入兩三次。 |
| 以前上學就住在中油的單身宿舍,樓下就有自助餐廳,超方便 |
| 天氣還是好熱啊! 回家度假的代價好貴啊! |
順著路騎到苗中,映入眼簾的是完全不認識的大門與雄偉的教室。
最扯的是校門居然跟便利商店共構,這算是福利社的另一種進化嗎?
苗中週遭已經完全不同,找不到一絲以前的回憶,而且天氣真的太熱了,完全不想拿起相機拍照。找間7-11躲躲太陽順便吃午餐,休息了一陣繼續往銅鑼出發。
出苗栗市就先來一段陡坡,經過以前常跑圖書館K書的聯合工專時碰到兩個單騎環島的車友,不過都被這段陡坡及酷熱打敗,停在旁邊的樹蔭下休息。爬過山頭後緩緩下滑到銅鑼,在此稍事補給後正式向火焰山挑戰。這時開始下起間歇性的午後陣雨,不過雨勢不大不需穿雨衣,否則下午的路會更辛苦。而且過銅鑼後雨勢就減小轉為陰天,就不用穿著雨衣爬坡了。其實這段路比北宜輕鬆,所以到三義時感覺體力消耗的程度還好,不會太累。
| 看到裕隆汽車後就是瘋狂下坡了,耶!!!!! |
| 滑到山下的感覺真好! |
| 火焰山這段與中山高混搭的交流道超複雜,一不注意就會誤上國道 |
下滑到后里後天氣越來越陰暗,騎到中科后里園區附近居然下起大雨。在路邊停了一陣子,看樣子雨沒有變小的跡象還變大,只好摸摸鼻子穿上雨衣向前行。上次騎中橫在快到終點地理中心碑前下雨,這次也是快到終點台中前下雨。老天是覺得我辛苦準備的雨衣沒用很可惜,所以在旅程結束前給個機會嗎 ^^ ? 果然騎到豐原後雨就停了,我下次出門不帶雨衣了!! 到豐原四點多了,肚子突然餓了起來。雖然再騎不到一小時就到家,但還是餓的找間小七吃點東西。關東煮剛好有特價,喝點熱湯暖暖肚感覺超好。
平常週三騎單車上班時,下班會搭Amy的便車,到豐原下車後就沿著豐原大道接崇德路的路線回家,有時回家的早,凡茵還沒把小鬼們接回來,就先洗個澡等他們回來吃晚餐。今天在三豐路上的小七休息後,很自然就沿著豐原大道然後接崇德路回家。傍晚回到家時凡茵剛好也帶著小鬼們外出,所以就很自然的整理行李,然後洗個澡等他們回家吃晚餐。糟糕,跟平常上班情境那麼像,平凡的完全沒有環島完成的興奮感...
今天總共騎了約94km,小摺分段的總里程為892km,再加上花東海岸線的136km,環島總里程為1028km。
這是環島北段的高度落差圖,看的出來除了第一天外,每天都在跟山路奮戰。下次還是乖乖騎台一線或濱海公路吧。咦? 還有下次啊? 是啊,等小孩大了還真的想連續給他繞一圈台灣看看呢!
.
過了幾天後,在網路上看到一些環島文,開始會注意跟自己行程重疊的部份,順便看看別人在那個時間那個空間跟自己經歷的有幾成相似,此時才慢慢意識到真的完成了一些事情。雖然環島的人比比皆是,自己的行程與別人比較起來也沒有特殊之處,甚至還跳過了蘇花公路。但在這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的當下,還能夠抽空用雙腳好好看看這個小島,對坐三望四的我來說已是莫大的成就。
一個人環島無聊嗎? 才不,除了沒人幫你拍照比較可惜外,能夠這樣放空一下反而令人求之不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