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未來的渡假小屋

一直想要在荔枝園中蓋棟渡假小屋, 不過受限於時間及經費, 目前也只能想想而已。雖說是渡假小屋,但其實也只是在架高基礎(防潮)上蓋個鐵皮屋(易維護保養)罷了。

不過在搜尋台東旅遊資料時,無意間發現這棟民宿竟蓋出了我想像中的渡假小屋,無論是理念或設計都與腦海中的想法相近,只差在我想把室內空間拉高至5m弄個樓中樓而已。與鐵皮屋最大差異點在於它的外牆採通風設計,用空氣層當隔熱材料又能循環散熱。

基於工程師的職業病專業,還google出外牆的剖面圖研究!蠻欣賞這設計師能用一般的建材達到別人「高科技綠建築」的效果,應該要找時間去台東都蘭考察一下!!





這是民宿的介紹

這是建築師的介紹

----------------------------------------------------------------------------------------------------------
作品名稱來吹涼風民宿
座落地點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新社30-5
建築設計林志堅/林志堅建築工作室
施工單位李溫達(建築)/楊政憲(室內)
施作材料| RC(主結構)、清水泥粉刷(外牆/地板)、輕鋼架與鍍鋅浪板(屋頂)、柳安木地板
基地面積| 2,640
建築面積| 270
總樓地板| 270
設計時間| 2006/1-5
施工時間| 2006/5-2007/2

來吹涼風民宿座落在東海岸上,能遠眺遼闊西太平洋的都蘭山,這裡崇尚自然簡直到了極致,除了建築本身的儉樸低調外,你不會看到電視、沒有電話、也沒有網路,洗澡水是撿拾木材來燒熱的,夏天沒有冷氣也不需要冷氣,然住在這裡的你卻有徐徐涼風與海波粼粼為伴,還有高掛夜空的滿天星斗,和投映在海面上的月光。
林志堅認為,建築設計對於美學、機能與材料應整體性考量,需同時兼顧不可偏廢,尤其住居空間首重「舒適性」,盡可能地要減少科技設備的應用,以期回歸自然的狀態。在來吹涼風的基地上,白天有海風、夜晚有山風的吹拂,將建築物設計成長條形,讓每一個房間的熱量隨時讓風帶走,則能常保清涼。雙層屋頂的設計可以引導風流,亦能隔絕日曬,而撐高的地板,則能過濾水氣,迴避潮濕……

你或許可以用「設備手法」來達到時下最流行的綠建築標準,當然也可以像來吹涼風一樣,只用「設計手法」就滿足了堅固、實用、美觀與健康省能的要求。不與自然美景爭相奪目是種低調與謙卑,而「瞭解自然、順應自然、回歸自然」正好可以拿來作為來吹涼風的寫照。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分段環島第二段 Day 1 高雄至墾丁

2011.03.26 天氣 陰

 

這是單車環島的第二段, 跟第一段一樣, 出發前一週還在掙扎要不要如期南下. 受今年遲來的春天影響, 所以即使是三月的最後一週, 還是有冷鋒來攪局. 只好每天盯著 iPhone 上的 AccuWeather 天氣預報, 看來 3/26-28 應該是鋒面尾聲, 但恆春半島依然有強烈東北季風, 台東迎風面會下點小雨. 氣溫低倒是不怕, 但風跟雨就是單車運動的麻煩. 可是這週不去, 4-5月好像每週都有事, 要到六月才有空了. 轉念一想, 人生哪有一帆風順的, 就當去體驗逆境囉!

 

3/25下班後, 搭Etta的便車到高鐵站, 先到高雄與凡茵及兩個小鬼頭會合. 晚上岳母整治一桌好菜, 酒足飯飽後就與岳父到附近單車店調整胎壓. 之後把行李包及GPS等配備都安裝好, 就等明天了.

 

早上5點半起床, 梳洗一下大約六點初就出門開騎了. 沿著大順路, 凱旋路到台17線中山路, 半個多小時就到小港機場. 看到機場與墾丁的路標擺在一起感覺還真怪, 不過這是今天看到目的地的第一個路標..

 

小港機場, 2002年跟家人去巴里島就是在這搭機的.

 

過小港後就進到高雄的重工業區, 遊艇工廠在台中應該看不到吧, 這一帶到有兩三家.

 

過林園”便橋”後就到東港了, 看看隔壁正港的林園大橋進度好像趕不上今年颱風季.

 

大鵬灣有名的地標正在整建, 這次應該能擺脫蚊子館的封號吧!!

 

大鵬灣周遭有單車道及休息景點, 希望整建完成後能讓大鵬灣重生, 否則真浪費了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景點.

 

 

途經加油站下來解放, 中油經營的型態越來越活潑了.

 

看到這個陽光, 沙灘, 比基尼的廣告, 就知道離墾丁越來越近了!

 

以往開車到墾丁, 總是為了趕路而錯過沿線海邊不少咖啡店. 騎著騎著看到與電影同名的”三個傻瓜”, 一時好奇就進去了.

 

進去後才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 以漂流木構成的主體, 除了一般大家都有的用餐賞海區外…

 

還有獨立包廂

 

以及我最欣賞的翹腳看海區.

 

雖然餐點價位直追Starbucks, 但面對著無敵海景, 當個傻瓜又何妨?

 

雖然太陽很大, 但能在海邊騎車真是愜意啊!

 

台一線終點楓港到了, 在此路線分為南迴及台26線屏鵝公路.

 

過楓港後, 開始遇到強勁的落山風. 這跟當初預料的不同啊啊啊! 本想說既然是東北季風, 第一天至少可以順風騎到墾丁,  第二天開始才會碰到東北季風, 結果開心半天而已.  騎乘途中看到地上噴著超馬的里程路標, 現在雖然騎著鐵馬, 但速度大概連馬拉松都超不過吧!

 

在保力的小七停下來補給, 因為真的太餓了, 先買瓶飲料及麵包頂著, 到墾丁再吃麥當勞補償一下! 以前到大陸出差時, 吃小肥羊麻辣鍋必配王老吉, 現在台灣也買的到了, 這可是第一次在台灣喝. 一面補給一面用小七的WiFi跟凡茵視訊, 她們正在台南姑姑家吃好料的, 看著鏡頭那端的大餐, 再看看手邊的王老吉. 嗯, 晚上一定要去冒煙的喬吃到飽!!

 

洋蔥田, 經過了很多次, 但停下來仔細端詳卻是第一次.

 

在與落山風奮力搏鬥後, 終於到了墾丁. 懷著滿腔的怨念先到麥當勞飽餐一頓, 就到船帆石附近的小帆船度假中心落腳了. 1500/day的房間還算乾淨, 而且裝潢超有Motel的fu, 可惜浴室沒有乾溼分離.

 

其實若沒有晚上一定要去墾丁大街的需求, 住船帆石附近也不錯. 這幾年開了不少家民宿, 價錢也還算公道.

 

洗個澡後到附近晃晃, 這裡的沙灘跟南灣比起來相對乾淨, 人也比較少.

 

騎了大半天車, 其實也累了. 於是打消要去冒煙的喬的念頭, 在附近小吃店隨便吃個羊肉拌飯加紫菜蛋花湯解決. 晚飯後到小七買啤酒, 一回頭看到滿坑滿谷的啤酒, 這是為下週春吶囤貨的吧!!

 

回旅社的路上經過一些燈火通明的民宿, 這裡雖不像墾丁街上般熱鬧, 但散散步還是很不錯的!

 

今天騎了113km, 其實若沒碰上落山風, 高雄到墾丁真的一段適合騎車兜風的路線. 睡前到樓下裝水, 聽到風聲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很有颱風前夕的感覺, 看來明天應該有一場硬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