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未來的渡假小屋

一直想要在荔枝園中蓋棟渡假小屋, 不過受限於時間及經費, 目前也只能想想而已。雖說是渡假小屋,但其實也只是在架高基礎(防潮)上蓋個鐵皮屋(易維護保養)罷了。

不過在搜尋台東旅遊資料時,無意間發現這棟民宿竟蓋出了我想像中的渡假小屋,無論是理念或設計都與腦海中的想法相近,只差在我想把室內空間拉高至5m弄個樓中樓而已。與鐵皮屋最大差異點在於它的外牆採通風設計,用空氣層當隔熱材料又能循環散熱。

基於工程師的職業病專業,還google出外牆的剖面圖研究!蠻欣賞這設計師能用一般的建材達到別人「高科技綠建築」的效果,應該要找時間去台東都蘭考察一下!!





這是民宿的介紹

這是建築師的介紹

----------------------------------------------------------------------------------------------------------
作品名稱來吹涼風民宿
座落地點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新社30-5
建築設計林志堅/林志堅建築工作室
施工單位李溫達(建築)/楊政憲(室內)
施作材料| RC(主結構)、清水泥粉刷(外牆/地板)、輕鋼架與鍍鋅浪板(屋頂)、柳安木地板
基地面積| 2,640
建築面積| 270
總樓地板| 270
設計時間| 2006/1-5
施工時間| 2006/5-2007/2

來吹涼風民宿座落在東海岸上,能遠眺遼闊西太平洋的都蘭山,這裡崇尚自然簡直到了極致,除了建築本身的儉樸低調外,你不會看到電視、沒有電話、也沒有網路,洗澡水是撿拾木材來燒熱的,夏天沒有冷氣也不需要冷氣,然住在這裡的你卻有徐徐涼風與海波粼粼為伴,還有高掛夜空的滿天星斗,和投映在海面上的月光。
林志堅認為,建築設計對於美學、機能與材料應整體性考量,需同時兼顧不可偏廢,尤其住居空間首重「舒適性」,盡可能地要減少科技設備的應用,以期回歸自然的狀態。在來吹涼風的基地上,白天有海風、夜晚有山風的吹拂,將建築物設計成長條形,讓每一個房間的熱量隨時讓風帶走,則能常保清涼。雙層屋頂的設計可以引導風流,亦能隔絕日曬,而撐高的地板,則能過濾水氣,迴避潮濕……

你或許可以用「設備手法」來達到時下最流行的綠建築標準,當然也可以像來吹涼風一樣,只用「設計手法」就滿足了堅固、實用、美觀與健康省能的要求。不與自然美景爭相奪目是種低調與謙卑,而「瞭解自然、順應自然、回歸自然」正好可以拿來作為來吹涼風的寫照。

沒有留言: